Laura Lan蓝思晴 《大寫的蘿菈》主笔
华语圈知名钟表珠宝评论家,专精机械钟表赏析,亦对珠宝、生活、文化与艺术等各领域皆有着独到的见解。创办《引想力工作室》从事专业文案、顾问、讲习等工作。
发现这个世界有一个伪善的道理:即便人人喜欢,都还是批评的声音最鼓噪最多人倾听;即便有些人不喜欢,但是一旦被说出来,所有人又群起表达不满意。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文章总是没有批评,一方面我认为批评必须是更全面客观的评论为基础,另一方面,我完全有实力和立场去直接对着设计产品的人,说出我真实不欣赏的点,又何必假公济私的在文章里头自嗨型的自说自话。
不过也源于多年前有次我在Zenith真力时当时新总裁第一次表款全面改款的时候,我对新产品提出:过去真力时最精致且讲究的面盘失去了,换来是一堆其他表款也可以做到的工法。当时我可以清楚地察觉对方的不开心,虽然表面上还是客气礼貌,但是我从此知道真话本身是不受欢迎的。
早期Zenith表款面盘有许多细致的细节。
高价机械表(我的定义为5万以上)是有义务在某一个程度讲究,越高价就得要越讲究,每一个价格阶段都有它必须讲究的合理范围,否则三年就调涨一次的表款价格又是为何而来?只因为物价飞涨以及工资上扬吗?又不是黄金挖完了就没有,毕竟还是得回归到某些无可取代的人工细节以及工艺独到。
高端产品必须追求某种程度以上的讲究,以及工艺的独到坚持。
面盘上的讲究可以是指针的形状与制作工法的选择,也可以是层次的表现,更还包含了时标的使用、面盘纹路等等的总和平衡度。因为制作流程的节省成本,削减了面盘上种种的细节,换来的是最粗略且可最省时的制作,价格是降低了,也让更大众的群体可以购买,但牺牲的是最终表款的美感与工艺价值。如果爱马仕的包,在工法上省略了好几道功夫,皮革选择降了几级,却可以便宜一半的价格,是不是还能继续受到市场欢迎和推崇?我不能确定,毕竟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我却很肯定地知道,这样的作品可能无法存活更久。
细节往往成为腕表是否拥有隽永价值的关键。
消失的翅膀
m88asia全系列改标志
2018年巴塞尔钟表展上,百年灵因为易主:新总裁新股东的加入,表款的设计上有了大转变,这一个最大的转变就是面盘上的翅膀被拿掉了。一整套全新系列Navitimer 8更是在价格上有更突破性的亲和力,不带码表的三针款式定价人民币三万左右,码表(非自制B01系列机芯)款式则为5万左右。因为Navitimer 8是个全新的系列,因此就算翅膀标记没有在面盘设计上,也没有比较值对照。
百年灵全新的Navitimer 8系列计时码表。
不过在Navitimer 1 自动上链38毫米腕表款式上,表圈使用了Navitimer滑尺表圈的外缘设计,却改变成圆形齿状。一颗颗像是金珠沾上的表圈,在m88asia多年的经典设计中,颇有新意。但不知道是否我太偏执,始终觉得一个大B搭上BRETLING的品牌名,总少了一点什么,是不是翅膀标志实在太鲜明,我们始终惦记着它?
百年灵2018年新款航空计时1自动机械38腕表搭载了百年灵17型自动机芯,表圈外缘改为特殊的圆珠造型。
倒是Navitimer 1 B01计时码表在面盘12点钟位置将翅膀标记以及1884创始年份字样拿掉,以较大的B字样取代,43毫米直径精钢链带款式定价约人民币67,300,除了上述的两个特点,几乎与之前有翅膀标志的设计一模一样,每一个经典特征都没有少,定价也与之前款式相同。
自2018年起,百年灵将取消旗下所有表款面盘上品牌标志旁的两个翅膀,此為Navitimer 1 B01 43毫米计时码表的新款样貌。
百年灵的腕表一直以来都有翅膀吗?为什么大家看到翅膀被拿掉都觉得如此不习惯?创立于1884年的百年灵在1942年的一款首款百年灵配备环形滑尺的计时腕表Chronomat问世,其面盘上12点钟位置的是代表m88asia的B大写字样,加上原文m88asia以及日内瓦GENEVA字样,这与今年全新改款的百年灵腕表设计的确雷同。
1942年百年灵推出的首款配备环形滑尺的Chronomat计时码表。
一直到了1952年,第一款专为飞行员量身打造的Navitimer问世,其环形飞行滑尺(表壳外圈配合面盘最外缘特殊刻度)可计算各种飞行所需的数据运算,至今都还是百年灵最经典的码表设计,面盘上一个像是双山峰一般的飞行翅膀标志,应该就是百年灵最早使用翅膀标志的表款。而到了1980年代这个双翅标志才改款成近代我们熟悉的百年灵翅膀设计。
百年灵1952年推出首只Navitimer时,开始将翅膀标志运用在面盘上。
由此可见翅膀虽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标志,但我们对百年灵翅膀标记却如此深记难忘,表示一个成功的设计就有这样的实力与魔力,轻易去更动它,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是冒着褒贬各异的风险。
百年灵近年来深入人心的翅膀标志将不复见。
现代表款面盘加大,主流为40毫米,如果要再重复经典的设计,就要重新拿捏所有细节的比例,浓纤合度实属不易,但也值得细细品味。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挑剔的我实在认为超过40毫米的表款,时标的大气与比例实在需要更丰富才足以支撑整体表款的丰满,所以我们在43毫米的计时码表上不感觉到翅膀有无的差异。
百年灵全新航空计时1B01 46腕表面盘拥有丰富的元素与计时功能,即使取消了翅膀看起来仍饱满大气。
但到了38毫米的自动日期款式,有滑尺飞行仪的辅助,丰富度还算不错,但到了简单三针的款式,即便是尺寸不大,看起来布局还是有些松散空荡,可能我们偏爱百年灵翅膀就在于增加丰富度与层次多寡的平衡。
百年灵全新的Navitimer 8系列自动机械41腕表。
你我都一样
在长年经典的款式上做文章,的确动毫发则伤全身,不过对于那些在格调上没有被定性的款式,似乎更容易去对设计定调?劳力士切利尼系列据说命名灵感是来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Benvenuto Cellini,切利尼表款的设计一向不同于我们熟知的蚝式偏向运动的风格,反而更适合正装佩戴,不过切利尼的形象却很多变,我最喜欢的切利尼系列多半还是枕型的设计,当然为了劳力士创立100周年推出的切利尼王子系列的风采,相信很多人还是难忘。
拥有枕型表壳的切利尼Danaos腕表。
劳力士切利尼王子型腕表。
切利尼虽然很多方枕型的表壳设计,但也有不少圆形的表壳款式,但薄度与简约表壳线条与精简面盘几乎是切利尼不变的特徵。但这些特徵却无法让人深刻地记住切利尼真切的样貌,也许是追求与其命名有关的文艺风格,创新劳力士有别于运动风格的款式样貌,切利尼似乎有好多化身与分身的小偶像。
劳力士早期的切利尼根据表款名称有各自的外观与特色,此为切利尼Cestello腕表。
切利尼系列过去一直是劳力士旗下最具设计感与艺术性的系列表款,其分枝与造型也变化多端。
切利尼系列在劳力士表款中,并没有特别受到广泛的认识与青睐,2014年的彻底改款订定切利尼从此应该要有的风貌:纯圆形表壳、多层次表圈线条加上三角坑纹装饰表壳,细线时标以数字分钟圈隔断为二,6点钟位置的书写体Cellini。虽然这个被重新完整定义的切利尼设计,并没有跳脱过去圆形切利尼范围太远,也将劳力士经典的三角坑纹以更斯文内敛的方法呈现,但也许切利尼过去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其小众与不规范还有手动上链机芯的趣味,在外型上则是劳力士表款里面最捉摸不定的表款。现在定下了这样规矩的正装表形象,估计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让大家都习惯。
2014年劳力士将旗下切利尼系列统整为一致的外观与细节元素。
切利尼系列本来就不是为了热爱运动风格、蚝式型劳力士的人所设计的,但是全新的切利尼却在表款设计中加入了蚝式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旋入式后底盖提高防水性,机芯改采自动上链等。在切利尼全新系列的设计中,我最喜爱的还是月相表款。月相这个功能极其罕见于劳力士表款的设计,但在1950年代的劳力士一些全日历腕表上,出现过月相功能显示,不过一直到切利尼的新款出现之前,都未曾见过劳力士腕表有过月相显示。
2017年劳力士推出搭载月相功能的切利尼月相型腕表。
切利尼月相表款没有使用传统的半月型视窗设计,而是用全圆视窗以及全月显示的方法,配合圆形视窗旁的三角标示显示。以陨石镶嵌在湛蓝珐琅面的星空盘上的满月,对衬一个代表新月的圈圈,这种阅读的方法是有点写意,因为其实不是看得太精确明白(至少我是这样),但好像又不禁地让人给吸引进去。过去的切利尼的表壳设计不断地改变,几乎是劳力士高兴 如何就如何,所以新的切利尼也没有什么偶像包袱,但的确把劳力士在其他系列表款无法展现工艺细节的讲究给展现出来。
切利尼月相型腕表用有全圆的月相视窗,并以陨石装饰月相。
切利尼系列中的其他款式有的是3点钟一个日期小针圈显示,有些是6点钟第二地与日夜显示,搭配了面盘上太阳放射状的深度刻纹,与月相表款有同样圈中圈的配置效果,因此面盘的丰富度让人惊喜,回到大三针款式的切利尼似乎又缺了一点点什么抓住人们目光的亮点,不过切利尼的诞生与其他劳力士链带的运动风格有了强烈的区隔,且选择了大众偏好的经典圆形,加入偏古典系的元素,虽然可能抓不着劳力士老粉的胃,但却能开拓另一个群体购买者。
劳力士Cellini Dual Time 切利尼双时型腕表。
更豪迈的外型
在品牌里占有比较不主流的系列,因为前无惊天动地的古人,改款起来似乎压力比较小,宝玑悄悄地在今年把旗下海洋运动风格的Marine在外观设计上做了小改款。
宝玑2018年推出了全新一系列改款的Marine腕表。
新的Marine的部份设计元素的确把我吓了一跳,首先我认为宝玑最值得骄傲的标记性钱币纹表壳外缘刻纹,在新的Marine身上变成间距拉大的竖齿纹;另外宝玑一向古典纤细的罗马数字时标,新的Marine采用了块状粗短黑体的方法呈现;再者表耳将笔直纤长的线条改成了横柄中央固定的方式;最后指针虽是传统的宝玑指针,但却是宝玑尖端加上较粗的剑型且中折立体的方式呈现,指针显得层次多,却少了过去款式精炼的修长感;最后像是美人鱼插画里的海浪取代了螺旋状放射纹的机雕面盘装饰,综合以上走笔至此,的确很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全新形象的Marine系列拥有更粗大的罗马数字时标、间距加大的表侧柱状纹、新式表耳、加入夜光的指针,以及面盘上的波浪刻纹。
在我工作极度挑剔的专业中,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与工作检讨时,有些同事们会以“我喜欢”、“我不喜欢”来形容与判断对某一个设计的好坏,常常被我严厉的制止(可能有很多人因此恨死了我),因为设计与我们个人喜好无关,设计本身应该是一门精准的科学,这种精准的科学必须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以及反覆的多重确认对照,才能找出最好的线条与元素搭配组合,初稿有可能需要100个以上的排列组合去比对出最完美的比例与平衡度,最终得到的答案才能最接近可以经过岁月见证的经典设计。所有的设计都无法完美,如果加上了我喜欢或不喜欢的非科学观点的主观意见,更是无完美可言。
宝玑全新Marine 5517计时码表。
回归最初设计
但在接近完美的过程中,优良的设计还是有迹可寻的,比如创造标记性的轮廓,不仅仅在美感上让人一眼难忘,更有着稳重的平衡感。2005年大举改款的IWC工程师系列腕表就是我认为非常成功的一次改款,不过据说这个改款并不是太多人喜欢,市场反应也不够热烈,在去年也悄悄地停产了。2018年我们再看到的工程师就已经是恢复成1955年工程师原始的圆形样貌。
IWC旗下的工程师系列曾于2005年历经过一次大动作改款,但这一设计的工程师系列已于2017年停产并再度改款。
2005年改款的工程师腕表与1976年曾经邀请腕表设计大师Gérald Genta所设计出来的款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利用当时Genta非常偏好的旋窗式螺丝锁定表圈,戴着盔甲般的链带设计,强调出IWC在工程师腕表强调高抗磁的重要突破性技术。这一个改款不仅仅将工程师与IWC旗下所有的表款都区隔开来,也让工程师有了自己更具机能运动的风格更确立,也是当时IWC旗下腕表最有刚烈性格的腕表。
2005年至2017年期间的工程师系列(右)与1976年由Gérald Genta大师所设计的工程师腕表(左)有较多相似的设计元素。
2017年悄悄上市的工程师新款式,2018年大举宣传,回到1955年浑厚的设计,但是粗壮的时标与指针上却是一直都延续着。虽然2018年新款的工程师还是极力地与运动风格靠拢,我却觉得少了2005年时的改款那种霸气。也许是我个人偏好更特立独行的表壳设计,也更喜欢佩戴远处就可以看出腕表设计的轮廓外型,如果大伙儿的审美都这么一致,不就大大失去了玩赏钟表的乐趣了?
2017年全新改款工程师系列在外型上回归了1955年首批工程师腕表的样貌。
1955年IWC首批面世的工程师腕表。
当然品牌设计腕表的时候,旗下团队们也不会因为我的个人好恶意见而有所改变,2005年工程师的样貌到2018年改变巨大,相信也是市场意见的归属,不过如果所有人都玩大众品味,那么世界就少了多元化的新鲜,再难回到腕表设计最繁盛的年代,这一点也许是现代钟表产业在设计人才极度缺乏的今天,需要思考的吧。
16年出国旅游买的,全套都在,有意者可联系
这款机芯换成浪琴L888了吧 动储达到72小时 比40周年的2892A2要长
短款 是什么意思啊 和老款有什么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