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人分享我的一顶香奈儿草帽——也是我迄今买的最贵的帽子,花了1万大洋,其实两年来就戴了一两次,但每次拿出来独自欣赏都能乐得笑出声来……
结果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1万的草帽?传说中的韭菜啊!”
虽然隔着屏幕,我当即决定一脚把他踢飞……
作为“买买买”届的领军博主,兔子每天看大家分享购物心得,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一些理解偏差——自己花钱怎么都舒心,却常觉得别人被“坑”了。
比如某友人,买起男装乐滋滋,说到女装:“女装真贵,女人的钱太好赚,狂割韭菜。”
于是,我找了一些读者,聊聊大家心里究竟对“韭菜”是怎样的定义。
大家眼里的“韭菜”
其实“割韭菜”这个词被最大范围用在证券市场,用来形容盲目跟风被疯狂收割的散户。而这个词在消费领域中就被定义为“花了超过本身价值的钱买某些产品(当然价值由谁定,也没定论)”。
先例举几位读者比较典型的“韭菜论”:
小嘟:看到某同事在直营店买了一块积家,一分折扣没有,我,只能认为人家有钱(意思是经销商店有折扣)。
友:跟风买到溢价又不喜欢的东西感觉就是韭菜了。
费哥:超过正常范围的不同区域的差价。
Matt Jia:平平无奇的天价镜框算不算割韭菜?一副几十万。
Coutume:一万块钱(加价)买的阿迪Yeezy白斑马,不到一年就掉到2000元左右,我就是韭菜本菜,后遗症是从此以后再也不买Yeezy了。
Coutume这也是这次随机访问中唯一一个自认韭菜的,绝大部分都认为别人被割了韭菜。
当然,也有不少读者认为——
Zero:只要是自己主动买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韭菜。
书房女孩Tina:奢侈品没有韭菜或都是韭菜。
……
不一一罗列,但其实这个话题背后,有判断的基本标准——首先,品牌地位往往决定定价区间,这是我们所谓的品牌价值。
奢侈品疯涨下的微妙变化
今年疫情给市场带来巨大变化,一来生产不足影响供需变化,二来海外市场全体趴下,很多品牌频繁在中国涨价(比如LV、GUCCI、DIOR等品牌,有些涨了不止一次,当然还包括手表珠宝品牌),以拉平全球的销售损失。
涨价后面临最直白的问题就是:它值这个价吗?
这是个重获平衡的过程,考验每个人的心理接受能力——稍有摇摆,就会被列入“韭菜”之列。
前几天我看某网红博主的视频,她花4500元买了双Dior的千鸟格袜子,买完还心有不甘:“香奈儿的长丝袜也就3000元,它凭什么卖4500呢?”
言下之意就是,Dior不能比香奈儿卖得贵,这是大家的心理判定。
同样,LV最近也有些惊人的单品,比如4万多的普通毛衣,也让人心有疑惑。
但遗憾的是,最终这个价格是否合理,不是由我们敲着键盘决定的,而是市场说了算——愿意掏钱的人是否超过它的产量。如果是,那最终结果就是不舍得买的人退场,愿意花的继续留在舞台中央,所谓价高者得。
但我们也无法说别人是“韭菜”,只能感慨“太有钱,花得起”。
聊到这儿,我想起一个以打磨及匠心自诩的品牌(前阵子还有人拿它和PP比,相信大家猜到了),这几年价格飞涨,大几十万的表不少见。
虽然我认为该品牌超过4万的表都不值得入,但这仅仅是我个人观点而已,实际上它厉害之处在于——自产自销式的洗脑营销。
培育一群对所谓打磨和技术(随手放大镜看细节)无比迷恋的追随者,仗着这种认同感,借机涨价,多年来出现不少让我大跌眼镜的价格(比如我去年在巴塞尔现场就对一块19万且颜值平平的女表发出过疑问,这价位有太多对手,类似带钻的积家约会、卡地亚蓝气球、甚至PP的Twenty~4)。
更何况,女人根本不在乎打磨,所以我很纳闷,在这些对手面前,那块表准备卖给谁
本是小众消费,不靠涨价无以持续捞钱,这是一种策略,目前看来还挺成功(当然,收服的都是男人,女生几乎不吃那一套)。
这牌子真喜欢的,建议大家收个二手。
当然不差钱,且心甘情愿花大几十万的,我都尊重。
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避开“韭菜”称谓,可由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一是财力,二是信息对称度。
第一点简单而言,你财力雄厚到买啥都如同买白菜般轻松,那么何来的韭菜一说,自己开心就好。
但信息不对称的确带来很多不愉快的故事。
比如之前有读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10多万买了一块改装劳力士,到手后才发现,这表是由改装厂后改,并非劳力士授权,且因此失去了劳力士的售后机会,非常后悔。这对他而言,确实是被割了韭菜。
这一直是我看不懂的改装劳,煤炭风审美
但如果是玩表达人,知道一切后果的情况下依然愿意买了玩,那就是另一回事。
我在古董表市场还看到鲜活例子,比如一些古董m88help中文,价格并不贵,但很多新人会因为现代表款的价格而误判,有些多花一倍以上的钱而不自知。
总觉得又是金,又是m88help中文,一定很贵,其实几万就够了,这块若不是因为还有点钻,价格更低
第三,兔子以意大利品牌Maxmara为例,这是目前极少见的、境内外差价依然翻倍的服装品牌。由于特殊的中间商代理模式,这品牌10年如一日,逆势(大多数奢侈品在近年来差价都缩小很多)坚持着,且生意还挺好。之前我曾好奇调查过该品牌的主要客群,被告知是“不习惯代购且出国相对少的70后(当然主要还是有财力)为主”。不过现在,大家也只能家门口买了。
但兔子依然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毕竟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此中差价之大——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作为品牌,还是该有点起码的约束。
聊了那么多,我更倾向于一个结论——我们可以尽可能减少信息缺失带来的误判,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也没有“韭菜”之说。毕竟每个人有自己消费的目的,比如某读者对我说“我知道差价,但我就想专柜买个放心”。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消费选择都是“被洗脑”的过程,无非大家看中的价值不同——而奢侈品本身就是靠溢价而存在的。
我只愿大家都能明白花上每一分钱,毕竟买到心头好的快乐,只有自己体会得到。
八卦兔只做原创,欢迎转发!
还是叫大精工听得习惯点,蓝冠狮……烂罐屎
三五万买gs还行,超过十万多gs只能说人s钱多
劳吹的世界里劳力士再怎么加价都值。别的品牌别管打不打折就是不值。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没记错的话,这个什么八卦兔是个经常打着这种“花钱值不值”分析文旗号的老劳吹了。她嘴里劳加价搭售也能理解,提到别的品牌就阴阳怪气的,真有你的。
好文!分析很中肯。那个以打磨和匠心自诩的品牌。。。。。。猜不出来,能给个提示么?
打磨和匠心?莫非是...JB?
你溢价买劳力士不算韭菜,折扣买大精工就是韭菜?高实在是高
扯淡,大精工手表怎么了,只要有人买就值
有需要的话加我,之前日本买的,谢谢!
五个多点、、还就是那浪琴!!你这价、、人家都去看别的了、、!!
出一款40表径缕空的海马300吧,太喜欢海马300了,就是手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