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腕表品鉴]所谓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在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高度认同,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古典主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在绘画艺术上,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的画作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
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一世加冕》
到了18世纪,这时的法国画坛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这段时期的古典主义画家先后主要有以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和以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他们后来被划分为新古典主义流派。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但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而在世界腕表之林中,最能够作为新古典主义代名词的莫过于宝玑了,这与宝玑的创始人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Neuchâtel),自幼就显示了对复杂机械的非凡天赋,15岁到凡尔赛学习钟表制造,自此在法国度过了其大半的制表职业生涯。1775年宝玑先生在巴黎创立了Quaide Phorloge(宝玑表的前身),时值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繁盛时期,这也使他的创作才华受到了瑞士钟表文化和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化的双重影响。这款7027腕表不仅保留了18世纪宝玑怀表的传统结构和鎏金、喷砂等处理技法,从表盘正面直视中置发条盒与传动轮系的大胆设计,更让宝玑一贯所秉承的古典美成为视觉上的直观体验,堪称完美体现了宝玑回归本原和面向未来的新古典主义精神。
精致高雅的机镂刻花一直是宝玑的标志性工艺之一,对于机镂刻花雕刻技术的起源,人们莫衷一是。而可以确定的是,在宝玑表款中应用较多,同时也是这款腕表时分盘所采用的巴黎钉纹的设计灵感,应是源自于欧洲中世纪经典的建筑装饰艺术“巴黎饰钉图案”,它曾出现在巴黎很多典雅的古建筑上。以矩阵排列“钻石尖端”,将金字塔格子的魅力运用得淋漓尽致,立体感很强,光影效果比较好。
对于不曾深入研究的人,会认为宝玑的机镂刻花的设计初衷主要是出于美观的考虑。然而宝玑先生自始至终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每一个时计零件的实用性,因此,机镂刻花的运用绝非仅仅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宝玑先生将多种不同的机镂刻花应用到表盘之上,通过在表盘上的每一个不同的功能区域雕刻截然不同的纹路装饰来划定和突出,使得各种相对独立的复杂功能和时间显示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精细的机镂刻花折射出的光影衬托之下,指针越发清晰可辨,这样就显著提高了时计的“易读性”,便于读取时间。这打破了当时流行“无论在任何背景下都十分醒目易读”的宽大华美的巴洛克风格指针的局面,为研制小巧雅致的指针开辟了道路,这款腕表所采用的,也是宝玑十分经典的“镂空偏心月形指针”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研制推出的,这款典雅精美的指针更以“宝玑指针”之名纳入制表业术语。
除了机镂刻花、偏心月形宝玑指针、钱币壳、焊接式直表耳这些宝玑经典的设计元素,这款腕表最具革命性的设计在于将通常隐藏在夹板之下的桥架、发条盒、传动齿轮、擒纵机构和其它机芯零件直接展示于表盘之上,令精密机械运转的奥秘毫无保留的呈现于眼前。4点方位,摆轮在匀称的桥架支撑下用饱含生命力的律动,6点到9点方位,神秘的传动系统缓慢而有规律的徐徐转动,生动地勾勒出时间的神韵,描绘出时间流逝的奥秘。
11点方位,一根纤细优雅的指针用于显示动力储备,透过表底的蓝宝石水晶玻璃,在表底相应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造型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动力储备显示,这一有趣的设计可以使表款在将许多精密机芯结构设置在表盘正面的同时,让表底的内容变得不会过分单调。在表盘正面的中央部分,我们几乎可以一窥发条盒全貌,这枚发条盒为这款腕表带来了50个小时的动力储备。
除了细致入微的制表工艺,宝玑先生更以蓬勃的发明力对钟表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款腕表表盘的3点方位,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装置正是宝玑先生的一项发明——“降落伞”(pare-chute)避震装置,这个由宝玑大师于1790年发明的装置可以保护摆轮装置免遭冲击,它是最早的时计避震装置,更是如今许多避震装置的先祖。
这款腕表的桥架和底板所采用的喷砂处理也正表现了品牌对历史的尊崇,在宝玑大师大部分作品的黄铜主夹板与夹板都采用了喷砂处理工艺。喷砂处理工艺所表现的低调与纯净不仅质感自然,更完美实现了宝玑先生防氧化和抗腐蚀的实用功能的目的,恰恰暗合了宝玑先生不喜欢人为装饰的需求。虽然自宝玑先生逝世后近200年来,随着钟表人的观点与思想不断演变,宝玑先生所采用的喷砂处理工艺已经逐渐被各种各样以美学为目的的润饰所取代,但目前宝玑传世系列的表款依然保存着这项古典工艺(但以全新喷砂处理工艺代替了过去依赖于水银蒸发的方式)。
除了喷砂处理工艺,整枚腕表的每一个细节无不渗透着宝玑精工细作的制表精神。其中,发条盒盖和齿轮均采用了蜗牛螺旋纹抛光打磨,呈现出由若干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部的细小漩涡的纹理;精钢臂杆、杠杆等零件则采用旋转轮进行了拉丝抛光打磨,将零部件的表面磨刷的更为精致亮泽。
当然,除了显而易见的表面处理,不容易发现的倒角打磨也是顶级品牌对自身工艺苛求的表现。倒角打磨是指将机芯加班或其他零部件的边缘仔细打磨并抛光,去除零部件上因机器加工产生的痕迹和毛刺。这项工艺听起来或许简单,事实上却是最为精细、对手工艺要求最为严苛的打磨工艺,仅有极少数品牌坚持对每一枚机芯零部件的倒角进行完美的打磨。这一工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升机芯的性能与美感,若这些部位不进行精细的打磨加工,往往将是最容易发生锈蚀的地方。
总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腕表所搭载的507DR手动上链机械机芯是由宝玑制表厂耗费四年时间开发及完全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或许还有许多刚刚接触腕表的表友会认为自动上链机械机芯要优于手动上链机械机芯,其实不尽然。在我看来,手动上链机械机芯更能够将整枚机芯细腻的润饰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同时,对于高级机械腕表而言,手动上链的愉悦体验也是无可取代的。一旦养成了定时上链的习惯,就会让人有一种仿佛是照料精心呵护的腕上宠物的感受,而不仅仅面对是一枚冷冰冰的机械。试想有一天,当自己的子女终于成家立业,你将自己细心呵护了多年的腕表传递给他,而今后他将代替你定期为它上链、保养,这将是怎样一种传承!(图/文 腕表之家 谢鑫)
这个价位个人觉得还不如买浪琴名匠,浪琴l888.2机芯比这sw200强多了,还有烤蓝指针
橡胶表带时间长了会膨胀,正品的表带在哪能买到呢?
rm35-02经典200出头这个价格颜值绝对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