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由宰相苏颂带领设计的“水运仪象台”,被誉为“世界时钟鼻祖”、“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日本精工耗时4年、耗资6 亿日元,在长野县诹访将实物成功复原。近年日本精工时钟和精工爱普生根据“水运仪象台”的驱动原理,共同合作开发全新构思的高级时钟DECOR SEIKO“悠久”,并在中国市场面世。
DECOR SEIKO“悠久”
从东京坐火车2 个小时,来到长野县诹访湖的时间科学馆,在“仪象堂”内,记者一行参观了被复原后的“水运仪象台”。这幢三层楼高的建筑,破例对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开放,得以走入每一层仔细参看。
由北宋时宰相苏颂主持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诞生于1094 年,其中出现的擒纵结构领先欧洲机械制表业200 余年,它以自然恩赐的水流为动力,是近代技术出现前人类所创最巨大的精密机械仪器,一天24 小时的误差小于100 秒。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中国人最早发明机械钟
关于人类最早的机械钟是由欧洲还是中国发明的,学界一直有所争论,事实上,中国古代机械与欧洲的古代机械所不同的一个关键点是在驱动力上。中国唐代时期机械的驱动力是水,而13至14 世纪的欧洲则以重锤及发条作为动力源。
“从天体运行的规则中,望见天之法则,订定政治根基;从天象的异变中,望见天的意志,导正政治风气”,北宋时代秉持此理念来施行政治。因此,中国的天文学是国家的科学。设在首都的天文台,是国家机构里不可欠缺的一个单位。天文台肩负三项重任:组织一年时间的“编历”、管理时间的“报时”及观测天象、预知未来的“占星”,为执行这些重任,必须要有天文观测仪器和时钟。
北宋时代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是由当时的宰相历时7 年完成,其中的擒纵器是钟表的关键部件,类似的部件在二三百年以后才在欧洲机械钟上出现。
与北宋科学家的对话
“水运仪象台”高11.8 米,7 米见方,其外形上狭下广,共分三层,顶部是一间装有浑仪的小屋,其顶盖可以自由开启;第二层设有浑象一座,第三层设有动力驱动装置及报时系统,其结构和功能达到了空前复杂的程度。三个层次之间以传动装置相互连接,统一用漏水推动和控制,不仅可以自动计时、报时及演示天象,而且可以驱动浑象自动跟踪某一天体,以便观测。报时系统也分五层,除能操纵木偶以摇铃、击鼓、扣钟作为时初、刻及时正的报时信号,以小人执牌出现显示时辰、刻数等外,还能操纵木偶以鸣钲作为夜间更点的报时信号,并能随季节变化显示昏、旦等时刻。北宋年间,为了确保它每天正常的运转,配置了82 名专职人员。
由日本精工时钟有限公司的前身—精工舍有限公司的时钟技术专家第一人—土屋荣夫先生雀屏中选,受托以便动态展示。他耗费4 年时间研析当时的文献资料《新仪象法要》,于1997年在长野县诹访终于将实物成功复原。使浑仪(没有透镜的天体望远镜)、浑象(天球仪)及昼夜机轮(报时器)都能利用水利运行。以前水运仪象台也曾被复原过,但以“按实物大小完全复原,使水运仪象台能经久不息地运转”这样严格的目标进行复原设计,却是第一次。
“在研究和修复水运仪象台的过程中,我好象在和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交谈,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满足。”高级时钟DECOR SEIKO “悠久”发明者之一的牛越健一说道。
千年智慧化为“悠久”时钟
日本精工时钟有限公司和日本精工爱普生有限公司根据“水运仪象台”的驱动原理,寻找代替水利的动力、复杂的齿轮计算、确立精密的加工组装技术等,经由反复试验及错误修正,最终达成实用化,在2005 年共同合作开发全新构思的高级时钟DECOR SEIKO “悠久”。
SEIKO DECOR“悠久”是能用眼睛和耳朵,来切实感受时间慢慢流逝的新型时钟。采用了高精密度的钢球来代替水利,以钢球落下的动力来转动水车,不断传递着时间的流逝。通过时钟左侧的“盘旋上升结构”而被升起的钢球,沿着时钟后方的轨道前进,一直到达位于时钟右侧的“水车”。然后利用钢球自身落下的重量来使“水车”转动,以驱动指针走动一格。接下来钢球滑入时钟前方的轨道继续前进,最后返回左侧“盘旋上升结构”的入口。整台“悠久”钟全部镀金,除了美观之外,摩擦力亦降到最低。
引导钢球前进的轨道,被设计成倾斜0.5 度,以使得钢球缓慢地滚动。而钢球的运行速度又是经过严密计算而得出的,它总会在恰当的时间返回“盘旋上升结构”的入口。这就是每过37.5 秒即循环一次的“悠久”之旅,钢珠的升降与滚动周而复始,让时间的流动显得更有乐趣。
由于世界上只有日本精工时钟有限公司的两位技师会装配“悠久”钟,因此每个月的产量仅在3 至4 台。安装完毕后还需要在工作室内测试一个月,所以从预定到获得这台全程手工安装的高级工艺钟,通常需要等待2个月的时间。在中国,你可以在天籁钟行预定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