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劳力士的营业额为548.37亿,共售出105万只腕表,占比世界腕表份额28.80%。
在高端机械腕表(例如朗格PP菲利普杜佛)中,机芯打磨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特定粗糙度,而是背透视角下的美观与精致;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评判机芯打磨时,还需要考虑后盖之下、甚至夹板之下的打磨。
1.高端腕表打磨
高端腕表常用的打磨方式,主要有三种:日内瓦条纹、鱼鳞纹&珍珠纹、倒角。常见的打磨组合是在夹板上用日内瓦条纹(平行的纹,其他的像欧米茄有放射状的波纹)。
在独立分块上挂倒角。
在夹板下用鱼鳞纹&珍珠纹大面积铺饰。
在这套组合里,精致一些的品牌,譬如朗格,会在两个相交的零件上,使用不同的打磨方式:
小众的独立制表品牌例如菲利普杜佛,还会磨出极为尖锐的倒角(量产的机器做不出来):
日内瓦条纹+鱼鳞纹&珍珠纹+倒角,是高端腕表常用的打磨方式,特别是经历过【日内瓦十二准则】考核、带有日内瓦印记的腕表。可惜这种表在整个市场都不多见,出货量也不到瑞表的百分之一。能玩到这个程度可以被称做资深表友了。
即使是很少有背透表款的劳力士,也会有基础的打磨方式。
摆陀使用放射状日内瓦条纹,底层夹板使用鱼鳞纹。
还有一些表款,在打磨机芯的过程中会使用喷砂处理。
泰格豪雅机芯02计时机芯(下层夹板)
这里又涉及到喷砂和磨砂的区别。
工业领域的喷砂,常见于用石英砂、玻璃砂喷到不锈钢表面,喷完后表面会形成灰白色的面,可在生产中已经可以视作成品;手表的喷砂材料个人尚不清晰,但喷砂的最终效果不仅仅限于美观。
通过喷砂,零件表面还能形成一层凹凸不平的毛面,使之能有效地储存润滑油,提高原材料的抗疲劳、抗腐蚀性,延长起机械寿命。
但很不幸,对于一些价位更亲民的品牌,背透往往不会采用很复杂的打磨方式组合(加工成本),更不幸的是,年轻表友的第一只机械表可能没有背透,譬如天梭、美度、浪琴的基础大三针,甚至是国产的老上海表和石英表,这时再讨论日内瓦条纹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迫于经费有限,笔者自费20大洋购买了一块老上海7120机芯,为大家展现一下入门机械表的“打磨”。(摆轮游丝和一块独立夹板就不装上去了)
简单地拆开后,我们可以发现,夹板正面经过简单的抛光处理,螺丝固定的齿轮表面形成了机器拉丝,有些形似放射状日内瓦条纹(欧米茄称作阿拉伯式日内瓦条纹)。
夹板背面,同样经过基础的抛光处理。
这里的抛光处理,指的是机芯出厂前的抛光,不是指机芯被维修时的抛光。
2.抛光
抛光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平滑光亮的表面,例如工业领域常见的钢球抛光,将钢球、石灰和磨料放在倾斜的滚筒中粗抛后,再辅以毛皮碎片精抛,最终能获得较为光滑明亮的表面。
生活中常见的抛光,常见于我们去4S店做保养,养护的小哥通过大口径的抛光轮打磨外壳、平滑划痕,可以恢复汽车的原有色泽。
但在腕表保养里,很少有情况需要师傅通过抛光恢复机芯表面的平整度。
一方面,这会严重影响机芯走时的精准度,和保养的目的背道相驰;另一方面,机芯由于其密闭性很难受到外部的划痕。
更为重要的是,抛光是以损耗部分材料为代价的,这对于已经“很薄”的机芯零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想把一个坑磨平,需要把坑附近的面都磨平,意味着原本“正常厚度”的零件,被磨到了更薄的厚度。
如果你手上戴的是这块宝格丽的octo超薄款,1.87毫米的厚度,机芯就是表壳,可能“磨着磨着表就没了”。
机芯不用磨,表壳的划痕磕碰总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保卡过期,又怎么防止“把表磨没呢”?
3.补钢
谈到这里,会牵扯到“补钢”。
单纯抛光会“越抛越薄”,如果我们的腕表砸在坚硬的物体上,产生了很大的裂痕或者缺口,又没在保修期,找街边小店做保养——
有良心的钟表师傅,会在“价钱公道”的前提下,为我们的表壳补钢,也就是将融化后的钢填补到表壳的缝隙和缺口处,把对原材质的损耗降到了最小。
Laser welding,激光焊接,这是一项革命性的修复技术。(这个得加钱)
把坑填高再磨平,主要损耗的是修复材料。
补钢后,再通过打磨缺口上溢出的钢,就可以尽可能健康地还原表壳,减少打磨中的零件损耗。
这一点又涉及到售后维修保养的问题,街边小店和官方维修服务中心的上手效果也许相差不大,但过程和细节可能相差甚远,这里的差异主要出在表壳补钢、机芯上油、夹板维护上。
在预算范围内,建议大家优先选择官方服务中心,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材料损耗和人工成本的性质以及维修老师的工作方式差异。
这里猫腻可能比较多,笔者尚未做过高频率的保养,就罄竹难书了。
作为精密机械,即使是入门级别的机械表,在表壳的打磨和机芯零件的生产过程中也不会采用汽车行业常见的大口径抛光轮。高端机芯的细节性打磨,更多地刻在了《日内瓦十二准则》中。
4.日内瓦十二法则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日内瓦十二法则建立于1886年,当时瑞士各个地区的腕表流入日内瓦地区,对当地的制表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出于保护本地制表产业,当地政府制定了日内瓦十二法则,其本质是规避外界的不良竞争。
这套法则源于两个基本条件:手表必须为日内瓦当地的表厂生产;以及生产者必须在机芯处理上达到12条基本法则(日内瓦十二准则引用自表帅WatchAdmin):
第一法则:
(1A)机芯内所有零件,包括添加的机械装置,其工艺必须达到 12 法则的严格要求,并接受抽样检验。意即所有金属材料所制作的零件以及附加的机装置,其表面必须整平,边缘必须削角抛光,所有零件的内面和侧面都必须打磨。
(1B)所有钢制零件的边缘必须削角、打磨、抛光使其如镜面般光亮。所有螺丝帽的边缘及凹口都要削角抛光,螺丝尾则须做平面或球面抛光。
第二法则:
除发条盒、发条轴心以及底板中心轮的轴孔可以不必装配红宝石外,其他所有机芯轮系、擒纵器、马仔和摆轮都必须装配红宝石轴承,其孔内必须高度抛光,和齿轮接触的平面必须做弧形抛光,至少也要做到平面抛光,藉以减少摩擦面积。红宝石中心孔必须留有喇叭口的蓄油槽,并高度抛光以免油质扩散流失,而红宝石的外围必须做凹环并抛光美化处理。擒纵轮和马仔最好也像摆轮一样有托石,使磨擦力减到最小,至少擒纵轮要有上下托石。
第三法则:
游丝必须采用宝玑式双层蓝钢游丝,超薄机芯使用单层的蓝钢游丝也可被接受。摆轮上的游丝头必须用单头有圆颈,可自由滑动式的活动金属压板锁紧固定,或以可调校式的支撑螺旋栓也可接受。
第四法则:
游丝调整器,也就是快慢指示针必须有固定装置并可以微调 (如鹅颈式微调器) ,超薄机芯则不需要有微调快慢针的装置。若无快慢针的设计,摆轮上必须有可微调快慢的补偿螺丝,而最少两颗或四颗新式的铍镍合金珐码补偿摆轮,或者最少4颗或8颗可微调快慢,没有补偿螺丝的环状光摆,在近代则是可被接受的。
第五法则:带动摆轮旋转的摆碟、调校等时节拍的结构和快慢针等机制及其零件,都必须达到法则 1A 和 1B 的要求。
第六法则:所有轮系的齿轮传动环边及其支撑梁都必须削角,和小齿瓣结合处,必须打磨修饰。厚度相当或小于 0.15 mm 的齿轮,则可以只削角打磨一面,传动环经过打磨。如果齿轮厚度大于 0.15 mm,则齿轮的两面都必须做削角打磨处理。
第七法则:所有轮系的钢质齿瓣及其横切面、所有轮轴末端以及其杆柱都要做镜面抛光 。也就是说所有的传动轮系的齿轮都必须打磨削角,钢质的齿瓣包括所有部位都必须做镜面打磨,使其光彩夺目,而且不会因毛细现象而让油扩散流失。当红宝石和轴心都做镜面光打磨时,摩擦阻力会减少,润滑油也会因内聚力的物理效应而凝聚成球型,不致因为粗糙的表面,让油因毛细孔现象而导致扩散流失。
第八法则:
在擒纵系统的结构里,擒纵轮必须轻巧,马仔本身最好要有平衡装置。机芯大于 18 mm 者,其擒纵轮的厚度最好不超过 0.16 mm,而机芯小于18 mm 者,其擒纵轮的厚度不可超过 0.13 mm。擒纵轮锁住马仔红宝石的部位必须打磨抛光,推动马仔红宝石的齿尖必须做镜面抛光打磨,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减少摩擦阻力,油不致因为毛细孔物理现象而扩散流失。摆轮和马仔红宝石的摩擦面应该在 0.07 mm 和 0.03 mm 之间最理想,摩擦面积越小,动能的损耗越少,释放能量的效果最佳,当然只有最上等的钢材,才能达到效率高长的最好状况。
第九法则:
在杠杆式擒纵系统的结构里,马仔左右摆动释放出能量,驱动摆轮运转同时,制止马仔的定位机制必须由固定型夹板限制,不管在主机板或马仔板都可以接受,但是不容可可以随意移动或可变动位置的部件。其中有一种镶有二颗红宝石做为马仔的定位限制结构中最为高级,而且禁止使用栓钉式可微调的偏心螺栓。
第十法则:
所有的机芯都必须安装有防震装置。约 1900 年的怀表以及 1940 年到 1970 年间的很多机芯烙印有日内瓦印记,像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手表在当时并未安装有避震装置,所以这一条守则可能是1970 年后才加上去的规定。
第十一法则:
在上链系统结构的棘轮与冠轮,必须遵照注册型号的特别规定制作。亦即鼓车、吉车和小钢轮与大钢轮的咬合,必须打磨抛光,使其上链省力顺畅。为了达到坚固耐用的目的,小钢轮须为垂直双层式,大小钢轮最好是狼牙状的齿型,这一点在古董高级钟表中可遇见,近代表大都仅是有倒角抛光的齿型。
第十二法则:
不可使用钢丝弯曲成型的弹簧。机芯里具有弹簧性能的挡仔,如发条挡仔,或鼓吉车、离合的弹簧、日历和自动轮系、三问、报时、计时码表以及万年历等性能,其零件所使用的弹簧必须以整块钢板切削雕琢,打磨抛光制成具弹性与优美线条的零件。不管任何零组件在操控动作时,都必须藉助弹簧回位,弹簧的形状哪怕是薄如纸,或长、或短,而且都必须由定位钉来固定,不可以用现状或扁平弹簧加工弯曲成型,或以无螺丝固定的弹簧来代用。
《日内瓦十二法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制表技术的最高标准。
尤其是20世纪的前十年、怀表的巅峰时期,能够通过《日内瓦十二准则》的怀表,几乎都是各位制表大师极为用心的作品;在那个机械尚不发达的年代,每一项作品都值得人津津乐道、细细品味。
在2008年前,获得日内瓦印记的品牌仅有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罗杰杜彼、萧邦和杰洛尊达,直到08年卡地亚的一款陀飞轮获得印记前,百达翡丽一直是日内瓦印记颇为坚实的捍卫者(百达翡丽与2009年改为PP印记)。
回溯现在,日内瓦十二准则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公平性;在世界如此推崇日内瓦印记的同时,它的象征意义已经和其地方性的自我保护相冲突。
毕竟,即使是精湛于技术的但源于其他地区的瑞士表厂,也达不到前者【日内瓦厂商生产】的标准。
而"与时俱进”的日内瓦十二法则更改,更多地出自日内瓦政府保护当地企业的初衷。
但多项准则的重重叠加,严苛地保障了日内瓦当地制表的质量,规范了市场假冒伪劣、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对当地瑞表出口世界的美誉,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意味着,从日内瓦湖到汝拉山南部的制表企业,获得了更为宽松的环境研究技术、打磨工艺,而不是为盈利处处奔波,这种有利于“专注创造和创新”的制表环境,对瑞表出口世界的美誉,产生了划时代的前瞻作用。
Come as a student,become as a master.
致敬创造历史的,每一个人。
更多腕表深度干货,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