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杂谈] 2015年即将结束,回首整个年度,一连串的经济调整和奢侈消费限制政策,让连带钟表在内的奢侈品消费陷入低迷。相信大家早已深有体会,今年似乎各个领域都不那么乐观,尽管媒体频频报导房地产交易量可观,但建筑行业依然寒冬难捱,汇率的波动和国内消费的下降导致进口贸易直接大幅跳水,奢侈品业更是涌现了一波关店潮。根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官方统计数据,2015年前10个月钟表出口总额为177.91亿瑞郎,同比下降3.22%,依据往常的表现,10月是第四季度中出口额较高的月份,11月和12月的出口数据一般会低于10月,由此,预计2015年或将成为自2009年以来,首个瑞士钟表出口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总量将回归到2013年的水平。
虽然各大钟表品牌的高管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纷纷表示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心态,并看好逐渐成长起来的中产人群,但并不好看的销售数据也让他们头疼不已。各大集团的半年度财报显示,亚洲市场的销售下降是直接导致奢侈品消费下跌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来,香港、中国以及欧洲市场的崛起,极大推动了钟表消费热情,尤其是香港市场,不仅是消费总量最大的地区,同时承载着大量的转口贸易,对整个钟表市场举足轻重。2014年,瑞士出口香港钟表总额占总瑞士钟表出口额的近20%,超过中美两国的总和。2015年,香港、中国市场的萎靡,直接导致了瑞士钟表出口的负增长。
香港直接对接的是中国及亚太地区庞大的中产人群,反腐和禁奢的市场之风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高端消费热情。2015年,香港整体进出口贸易遭遇滑铁卢,往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今年戛然而止,不仅仅奢侈品贸易有所放缓,而是整个进口均遭受打击。一直以来,香港出口贸易本来就不景气,今年继续负增长也无可厚非,然而占据香港整体经济重要组成的进口贸易,今年呈现出的连续同比下跌,是自2010年以来的第一次。
欧洲奢侈品购物村
中国市场的下降早在预料之中,日本本身体量有限,小幅下降对钟表市场影响并不突出,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欧洲市场。2015年欧洲经济时好时坏,悄然复苏却又总是阴云密布,数据显示,瑞士钟表前十个月出口欧洲(主要指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总额为41.05亿欧元,同比上涨8.28%,其中意大利同比上涨7.9%,法国同比涨幅12.9%,德国涨幅2.5%,英国涨幅达到19%。欧洲总体水平的上涨,对钟表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在重重“阴霾”之下终有一片阳光。
近两年瑞郎兑欧元汇率趋势图
近两年瑞郎兑人民币汇率变化 下半年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有所贬值
年初,瑞郎兑欧元汇率的脱钩,对钟表业来说更加大了下行压力,从近两年瑞郎兑欧元汇率的变化,显示了瑞郎的大幅升值,而处于欧洲腹地的瑞士,难以逃脱升值带来的风险,劳动力、原材料、运输、库存等成本的提高,长远来看必然会对价格产生影响。短期内,瑞士制表业对此进行了区域性的调价策略,部分品牌提高欧元区价格,调低亚洲地区价格,来平衡波动。如今市场已趋于稳定,成本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加上2015年下旬开始人民币的贬值,将增加钟表进口的资金压力。
2015年是一个各场纷争的年份,主要表现为智能腕表的汹涌来袭,以及电商的飞速发展。去年曾对智能腕表不屑一顾的瑞士制表业,今年不得不与之正面交锋,据苹果财报及国外评估机构统计,Apple watch单季度平均销售量为350万只,均价450美元左右,如果说这对传统制表完全没有冲击谁也不会相信。按照价格分类,根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数据统计,200-500瑞郎价位的钟表出口数量,相比其他价位段,下降幅度要大的多。瑞士制表商包括斯沃琪、宝格丽、豪雅等纷纷推出智能腕表以正面抗衡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科技生产商产品。
电商平台对整体市场份额的不断蚕食,让线下实体店倍感压力,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钟表商,今年在国内及香港关店事件都屡见不鲜。一方面说明过去快速崛起的市场让厂商们铺设线下渠道的速度有些过快,市场的冷却便显露出了明显的弊端(很多店面临成本压力和客流少的窘境);另一方面线上平台目前已经触及奢侈品消费,在线购买传统奢侈品的用户习惯已初步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奢侈品巨头开始调转“船头”,试水电商,以通过新时代的方式,为奢侈品赢得市场,然而这样的尝试才刚刚开始,效果如何将有待观察。
总体来说,2015年低迷的市场已是客观存在,真正的疲软点在于亚洲地区对奢侈消费的限制和消费观念的理性化。尽管瑞郎升值和人民币贬值对钟表市场会有所影响,但顶多只能是造成市场低迷的帮凶。欧元区的崛起将会是拉动钟表消费的有力增长点,美国则保持稳定的钟表吸纳总量,日本略有下降。至于智能腕表和电商平台的发展,2015年可谓初次交锋,不可否认智能腕表目前依然还有上扬的冲劲以及市场期望,2016年或许可以看到真正的影响力,奢侈品跨足电商目前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好戏”必将上演,是喜是悲且看来年情势。(腕表之家 吴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