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Emperador XL龙形图案系列G0A36577腕表技术特征
第一个特征:腕表之家已经在陀飞轮基础知识部分(什么是陀飞轮 陀飞轮技术全解释)已经提到了,偏心式陀飞轮采用了机械表使用最为广泛的杠杆式擒纵机构。那么以此类擒纵机构设计的调速机构特征是直线式布局,所谓直线式是指摆轮游丝系统11,擒纵叉13和擒纵轮14的转动轴心线以一条直线分布。此类布局属于平铺类,它相比于经典陀飞轮的转角式要简单很多。
第二个特征:依托平铺式布局的调速机构,陀飞轮框架的设计也同样可以被简化不少。我在基础知识里经典陀飞轮的结构部分提到了三层夹板框架构造,这是陀飞轮的最基础构造方式。伯爵这款偏心式陀飞轮框架结构的下层夹板1作为调速机构的下支承载体,镶嵌了摆轮游丝系统11的下支承防震器,擒纵叉13和擒纵轮14的下支承宝石;中层夹板2镶嵌了擒纵叉13和擒纵轮14的上支承宝石与下层夹板对接;上层夹板3(带有伯爵品牌标志性的镂空字母“P”以及尖端秒针造型)镶嵌了摆轮游丝系统11的上支承防震器,与中层夹板对接。两根支撑柱4的上端分别贯穿了中层和上层夹板的7、8定位孔,下端与下层夹板定位孔6对接,四个螺钉5和5’把三层夹板固定成一体,同时内部夹心调速机构也被控制。伯爵的此款陀飞轮框架结构在形成方式上非常近似一种食物“三明治”—外层包裹核心。
伯爵偏心陀飞轮分解图
分针式行星陀飞轮
行星陀飞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陀飞轮好像脱离了束缚,在闲庭漫步。行星陀飞轮被人为地设置好了运动轨迹,跟卫星被发射到太空以设定好的运行轨迹围绕地球飞行一样。在我的印象里,此类陀飞轮开始于独立制表大师的作品,而后几家知名品牌也推出了同类腕表款式。伯爵则是以前文讲解的偏心式飞行陀飞轮为基础,创新设计出分针行星陀飞轮。伯爵的此款行星陀飞轮与最早的只是作为装饰性的款式不同,它被设置于一根形似指针的支架上,以分针的速度转动,也就是说腕表的分针被陀飞轮化了,而时针采用了转盘来显示。此款腕表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属于行星陀飞轮的经典代表(据说此款行星陀飞轮出自如今非常热门的制表大师之手)。
伯爵Polo陀飞轮系列G0A31148腕表行星陀飞轮概念
行星陀飞轮是指陀飞轮被放置于可旋转的转盘或者支架上,自转的同时在转盘或者支架的带动下围绕腕表的中心轴线公转。此类复杂款陀飞轮腕表的技术优势是既自转又公转的陀飞轮让调速机构的运动轨迹更加复杂,理论上可以更好的减少由于地球引力所导致的位置误差,从而提高了腕表的走时精度。
行星陀飞轮分类通过我对于现有各品牌的行星陀飞轮所做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而这三类的划分标准则是行星机构支架的旋转速度:第一类,时针行星陀飞轮—其旋转支架的速度为每12小时或者24小时转动一周,如宝玑行星双陀飞轮;第二类,分针行星陀飞轮—其旋转支架的速度为每60分钟转动一周,如伯爵行星陀飞轮;第三类,秒针行星陀飞轮—其旋转支架的速度为每60秒转动一周,如卡地亚行星陀飞轮。
伯爵分针行星陀飞轮
技术特征伯爵分针行星陀飞轮最明显的技术特征是行星机构的转架不是圆盘式,而是被设计成为了指针形状。品牌经典的薄型偏心式飞行陀飞轮被设置于分针的尾端,指针端的下方被设置了与陀飞轮相互平衡的配重体,这种平衡方法大家可以联想到“跷跷板”。在机芯动力的驱使下,分针状行星陀飞轮支架旋转,同时受到陀飞轮内部调速机构的控制,支架整体以每1小时旋转一周的速度运动。而在此支架下方的时针转盘在传动轮系的带动下,以每12小时旋转一周的速度运动。
作者点评陀飞轮技术经过百年的传承,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它从原始的计时核心,演变为美的化身。虽然陀飞轮直接决定了所搭载手表的性能,但是它的必然的美感也必须要充实的表现出来。因此,我得到的结论是陀飞轮几乎超越了所有现存的制表技术,成为一种尤物。它集合了复杂与美两者的完美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化,陀飞轮必将成为时代的代表性产物。(图/文 腕表之家 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