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表:一个近乎自虐的门类

2013年11月29日 11:17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转载 作者:杨林
      “薄”,可谓是中国社会近半年来最热门的一个单字。而在钟行业里,“薄”却是一些品牌和制表师的追求与目标之一。超薄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如今,随着一款又一款打破薄度纪录的手表接二连三地问世,人们也将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了超薄表上。


        “薄”,可谓是中国社会近半年来最热门的一个单字。而在钟表行业里,“薄”却是一些品牌和制表师的追求与目标之一。与以往不同,如今的超薄表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两针、小三针款式,而且已经进入到各种复杂功能领域,如超薄三问和超薄陀飞轮。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薄表的制作工艺究竟难在哪里?

      一个近乎自虐的门类超薄表是各类钟表中一个特殊的门类。它不是什么复杂功能,但进入的门槛却不低。

     在如今这个不论品牌大小,有名号没名号的,但凡是个品牌就得给产品线中来一个陀飞轮的时期,能生产、制造真正超薄m88help.com却寥寥无几。一些品牌推出一只大三针手表就敢打上超薄的名号,显然是毫无节操的行为。在机械超薄表的圈子里,真正的参与者其实依旧是传统的老几家,以积家m88help江诗丹顿为主。要是算上可以生产超薄机芯的话,还可以加上FP。

       这些品牌是真正有能力研发超薄机芯,生产超薄表的,并推出了一系列自动、手动的超薄名机。比如积家自动的920、889手动的849,伯爵以手动9P、自动12P发展出的一系列超薄芯,江诗丹顿以积家920为基础开发的1120等等。当然,除了上述这些代表外,手动的FP21、ETA7001,自动的FP71 以及像萧邦1.96、PP240之类,也都是比较著名的超薄机芯。这些机芯实际上推动了超薄表的发展,其他一些品牌在生产超薄表时也会外购机芯,并从上述机芯中选择适合的型号。

      超薄表其实是一个近乎自虐的钟表门类。因为除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外(纤薄、轻),没有一个制表师能确定超薄表能产生任何功能上的好处。相比常规厚度的手表,超薄表不仅难以制作,而且相对娇嫩,需要更加频繁的维护。但当人们对这种简约、低调的审美追求势不可挡,超薄表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各个品牌都将手表做的越来越薄,而且对于谁更薄,谁是世界第一薄之间的比拼不仅停留在两针、小三针上,还在这几年拓展到计时、陀飞轮、三问、镂空上,传统几强都在超薄领域攻城略地,而其他一些没有超薄传统和经验的品牌也在进入到这个领域。因为行业里的超薄机械机芯就那么几枚,而且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手中,因此一些品牌看机械超薄机芯的路走不通,干脆推出最薄的石英机芯撑门面。


实现超薄的方法

        将一枚常规机芯做薄,除了将夹板做薄些,将轮轴做短些,还有一些固定套路可循。对于自动机芯来说,首先是对自动陀的处理。一般的自动上弦机芯自动上弦部分都比较厚,一个是上弦部分的齿轮,一个是自动陀本身,因此将自动陀从机芯上方移除,机芯厚度就会下降不少。

      珍珠陀和边缘自动陀是两种有效的方法。为了将机芯做薄,将机芯的尺寸扩大一些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为珍珠陀提供了可能。将自动陀做小,从常规机芯的上面,移到主夹板上,机芯厚度就会变薄,另外珍珠陀一般都是单向上弦,没有了换向齿轮,对降低机芯厚度也有所助益。为了增加上弦效率,珍珠陀一般使用18K金、铂金之类的金属以增加惯性。像萧邦的1.96、帕玛强尼的PF701、m88help中文的240、伯爵的12P(1200P等)都是使用珍珠陀的超薄自动机芯。

      边缘自动陀是解决传统自动陀有碍机芯厚度的另一个方法。由于如今依旧是大表当道,各个品牌在推出自产机芯时,也会比较注意机芯的大小,如今的新型自产机芯都要比以前的机芯大,所以在自动机芯中使用边缘自动陀,虽然增加了一些机芯的尺寸,但会明显降低机芯厚度。有的边缘自动陀将摆陀的边缘放置在机芯外侧的滑道里,比如积家的920(江诗丹顿1120、爱彼2120/2121);有的就干脆将自动陀做成滑块,放在机芯边缘,像今年宝玑的超薄陀飞轮,之所以可以将自动陀飞轮做的如此之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使用了边缘自动陀。

        对于自动上弦机芯而言,前面说到的自动陀是降低机芯厚度的主要问题所在,而对于手动机芯来说,降低机芯厚度的关键问题则在于发条盒。发条盒的厚度几乎决定了机芯和手表的厚度。发条盒里发条的长度、厚度、宽度,决定了手表能获得多少能量,虽然超薄机芯可以做的大一些,但制表师依旧不可能将发条做的太窄,太窄的话会降低手表的动力,所以发条盒的高度不能降得太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机芯、手表做薄,制表师沿用了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制作超薄机芯(超薄表)的方法,“悬臂条盒”。一般的发条盒有上下两个盖子和两个轴承,“悬臂条盒”将底盖和下面的轴承全都去掉,将整个发条盒悬臂安装在顶部的轴承上。这样一来,发条盒的厚度就降低了,像积家的手动849超薄机芯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并以此闻名。然而,从工程学角度叫,这种“悬臂条盒”并不是个非常合理的方案,但为了将较高的发条放到机芯里,也别无更好的办法。只有一面有盖子和轴承其效果不如常规的发条盒,“悬臂条盒”对轴承的要求很高,要求轴承有很高的精密度,好在现在有几种轴承可以满足它的需要。


超薄到底难在哪

       虽然上述的几种方式都可以从结构上降低机芯的厚度,但是制作超薄表或者超薄机芯真正的难度还不在结构上,而是在更基本的方面,即如何将每一块机芯夹板、每一个齿轮和每一颗螺丝都做得更薄。

        在现代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下,如果只是要将这些超薄的零件生产出来,还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但是要将这些零件的精度(与图纸之间的误差)严格控制在某一个范围内,并将它们无损地装配在一起,则是相当大的挑战。比如在一枚普通的机械机芯中,齿轮的轮轴和轴眼之间的空隙会在0.23毫米左右,既可以保证齿轮能够灵活地旋转,又不会从轴眼中脱离。那么在超薄机芯中,这个空隙可能就会缩减至0.1毫米甚至0.05毫米,它也就意味着,在普通机械机芯中原本是无关紧要的精度差,此时就可能影响到机芯的正常运作。因此,超薄机芯的零件不合格率(即淘汰率)会远高于正常的手表零件,这是超薄表制作成本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超薄表对于制表师的装配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所有的螺丝和齿轮的上下轴都变短了,制表师即便只是用镊子夹起一个零件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困难,何况还要将它准确地固定,在组装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将夹板刮伤,或者造成零件的损坏。此外,夹板也会因为厚度的降低而更容易变形,必须要确保所有的螺丝固定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如果有高有低,悲剧就发生了。因此,超薄表虽然不算复杂功能,但它在内行人眼中却拥有不逊于复杂机构表的地位。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mufeng
mufeng

最后一张照片 镂空的 是哪一款 我怎么都没找到 这种腕表

2018-01-20
00 00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